Quantcast
Channel: 襄阳!你早!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6

襄阳谯楼:沉寂了的时间守望者

$
0
0

本报通讯员黄健 记者刘晓青

  在襄阳的众多老建筑中,谯楼似乎偏安静了些,就连热衷于探究襄阳历史文化的爱好者们,也鲜有执着于襄阳谯楼的前世今生。

  矗立在襄阳城繁华的南大街,曾经用于瞭望和报时的谯楼,如今沉寂了。

  在中国建筑史上,“谯楼”的历史也不短。据国内一些学者研究,谯楼始于汉,盛于晋,历经兵燹、灾害,至唐宋时又兴建谯楼,谯楼才再度焕发青春。

  “世之筑城,必建谯楼。”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的襄阳当然也要有座谯楼。

  襄阳现存谯楼,建于明朝成化年间。据清同治版《襄阳县志》记载:“谯楼在今府治东,明成化间知府何源建。嘉靖中,内置滴漏铜壶,以记时报更鼓,未几废。万历初万振声复置,明末毁。清雍正五年,郡守高茂选复建谯楼于旧址。”光绪三年知府恩联重修。1924年,襄阳道尹熊宾集资修缮。抗日战争前后用作小学。1949年后重加修葺,设湖北省文物委员会襄阳分会。1986年再次全面维修,南架天桥与文物库房相连。近年来,谯楼木建腐朽严重,市文物管理处从上月开始对谯楼进行修缮,做到修旧如旧。

  襄阳谯楼以砖石为台基,台座南北长40米,东西宽16米,台座高6.4米。台内作两券门,前后贯通。楼为重檐硬山顶,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进深10.56米;高9.6米。明间为抬梁式构架,两侧穿斗式构架。檐下有走廊。上层东西两面均开窗。台座周边有砖砌围栏,望柱云纹浮雕。楼南侧设一日圭。谯楼现藏有武周宰相张柬之家族墓志十块,是著名的襄阳十志斋墓志铭。1984年谯楼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翔实文字信息记载襄阳在明朝时建过谯楼,但作为历朝历代军事重镇,襄阳建谯楼的历史应该更为悠久。襄阳文史爱好者方莉介绍,《马可·波罗行纪》中的宋元襄阳大战:“1273年正月,为炮攻樊,破之。先是宋兵为浮桥以通襄阳之援,阿里海牙发水军焚其桥,襄援不至,城乃拔……阿里海牙既破樊,移其攻具以向襄阳,一炮中其谯楼,声如雷霆,震城中。”

  “三国时期襄阳应该就有谯楼了。”方莉推测,目前虽然没有发现更多的信息证明襄阳在三国时期就建有谯楼,但据《三国志·吴志》中有“诏诸郡县治城郭,起谯楼,穿堑发渠,以备盗贼”的描述,有“瞭望”功能的谯楼初始应为军用。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三国时期的军事重镇,襄阳当时应该建有谯楼。

  “谯楼者,谓门上为高楼以望也。谯楼内每悬巨钟,昏晓撞击,使臣民闻之而生儆惕之心。”拾穗者民间文化团队成员李秀桦介绍说,古时候谯楼上不仅有滴漏计时,还会挂钟报时,而且钟的敲击也是有讲究的,在现存的一些地方歌谣还有相关的信息。谯楼之钟一天击三遍,不同的地方,每遍所击钟数不同,但总数为一百零八。

  如今,古谯楼的“瞭望之用”早已丧失,计时作用也被机械钟、石英钟等所代替。谯楼成了文物,它像一位阅尽沧桑的历史老人,用古老的身形诉说着襄阳的过往。

20161122《襄阳晚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