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襄阳!你早!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6

[转载]攻破襄阳城的“襄阳炮”

$
0
0
《襄阳晚报》数字报 > 2016年11月01日 > 17版-城事周刊 
攻破襄阳城的“襄阳炮”
2016年11月01日 艾子 本报    热度:188
[字号   ]
襄阳城头(资料图片)
抛石机(图片由作者提供)
石弹(图片由作者提供)
点击图像浏览高清图

  □艾子

  “襄阳炮”,是宋元大战中首次被蒙古军队使用的重型武器。相持五年之久的襄阳战役,就是在它的怒吼声中宣告结束的。

  襄阳城高池深,五年间固若金汤,缘何“襄阳炮”一到,形势便急转而下,瞬间致人心崩溃,城门洞开?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有这么大的威力?

  一举成名天下知

  1267年,蒙古已经用铁骑征服了大半个世界,它也早就想把富饶的南宋一口吃进。南北对峙中,襄阳成了一只可以挡住蒙军的“拦路虎”。忽必烈以蒙将阿术为主帅、刘整为都元帅,率领七万大军,直逼襄阳,用玉带贿赂主管襄阳事务的荆湖制置使(治所在今鄂州)吕文德,以与南宋做买卖建市场为名,秘密在襄阳城东南的鹿门山、襄阳城东的白河口修筑了两座堡垒,意在阻断襄阳与汉水东部的联系。

  从1267年11月起,蒙军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面在襄阳、樊城四周筑城,一面操练水军,向襄阳缓缓逼近。至1270年,蒙军通过将筑在万山、岘山的诸堡相连,完全切断了襄阳与西北、东南的联系,完成了对襄阳的全面包围。吕文德这时才意识到上当,他向朝廷奏报,虽然朝廷陆续派来救兵,但均在蒙军早已修好的堡垒下屡屡受挫。

  1273年1月,元军使用新式武器“襄阳炮”轻松攻破樊城,然后疯狂屠城。屠城,是对此前五年樊城顽强抵抗的报复,也是对襄阳城守将——京西安抚副使兼襄阳知府吕文焕的警告:若不投降,襄阳城将遭遇同样的命运!樊城破后,元军移炮襄阳。他们根据对地势的细心观察,在襄阳城东南角安置巨炮。1273年2月的一天,襄阳城中忽然“声震天地”,只见襄阳谯楼瞬间化成齑粉,其“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强大的攻势下,摆在吕文焕面前只有两条路:誓死抵抗,那么结局就只有死,而且还要搭上全城数万条生命;归顺,可保城中将士及百姓生命无虞,而本人也将得到重用。吕文焕犹豫不决。在既无力固守,又无外援,且兵尽粮绝,人心崩溃之下,怎么样才是最好的选择呢?“殒身徒有客,误国始由谁。百战江山破,三军恸哭辞。”曾经的英雄潸然泪下,相持五年之久的襄阳战役,就这样在“襄阳炮”的怒吼声中宣告结束。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宋元史书中有大量关于“襄阳炮”的记载。《元史·亦思马因传》云:“亦思马因,西域旭烈人也。善造炮,至元八年(1271年)与阿老瓦丁至京师。十年,从国兵攻襄阳未下,亦思马因相地势,置炮于城东南隅,重一百五十斤,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说的就是“襄阳炮”攻陷襄阳的故事。

  还原这段历史,当从1268年(至元五年)开始,虽然元军围困樊城、襄阳却始终未能攻克,这让忽必烈大为光火。他忆起曾在西域见过的一种威力无比的石炮,便在至元八年派人到西域重金招募优秀的兵器家,阿老瓦丁及其弟子亦思马因在这种情况下来到元大都。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武器制作成功,忽必烈高兴异常,令二人带上此炮到襄阳战场使用,这便有了襄、樊二城的陷落。

  城高池深兼兵器优良,五年间固若金汤,不畏强手,涌现了无数值得讴歌的人杰和事迹,缘何这款改良的炮车一到,形势便急转而下,瞬间致人心崩溃,城门洞开?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有这么大的威力?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种炮本质上是一种“配重式抛石机”。它利用杠杆原理,一端装重物,另一端装炮石。发射前,先将放置炮石的一端用绞盘、滑轮或直接用人力拉下,而附有重物的另一端也在此时上升。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放开或砍断绳索,让重物的一端瞬间落下,石弹便借力抛出,击中目标。抛石机发射的巨大石弹足以撼动最为坚固的砖石结构的防御工事,同时方便攻城步兵用云梯或其他方式越过城墙。

  由此可见,“襄阳炮”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襄、樊二城被围攻五年多,在毫无外援的情况下,士兵死伤大半,城内的粮食、弹药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差不多全部耗尽,到最后,城内连做饭的木柴都没有,百姓只好劈了桌椅、床板当柴。人皆血肉之躯,在这样极端的情况下,“襄阳炮”的出现,只能说是天道如此,造化弄人。

  寻找货真价实的“襄阳炮”石弹

  从实战效果看,“襄阳炮”毫无疑问是当时一种最好的攻城武器。宋代在中国兵器发展史上是有资本骄傲的,它开启了热兵器时代。面对“襄阳炮”,宋人也评价说:“技艺极精,攻城之具尤精。”“襄阳炮”的精,在于它改良了之前广泛使用的中小型抛石机,破解了射程不远、角度不准、威力不大等障碍,一跃成为最具杀伤力的重武器。近代试验表明,吊杆长50英尺、平衡重锤为10吨的抛石机能将90-136公斤的石弹抛射约270米的距离。由此看来,《元史》中记载的,所用弹石重达150斤,射程近400米,并非虚言,只是无法想象它的重锤能达数吨。

  襄阳作为此种炮弹的主战场,有大量遗存,此前文史爱好者也称多处收藏有“襄阳炮”石弹。经实地调查,发现这些石弹大小各异,大的直径为35厘米,重80斤,小的直径不足10厘米,重1斤,均外表粗糙,呈灰白色。据收藏爱好者施锦华介绍,目前被收藏的石弹80斤以下居多,也有极少百斤以上的。

  笔者认为,作为对敌方城楼具有巨大摧毁作用的、能够载入史书的“襄阳炮”石弹,远不是三五斤、四五十斤的石弹,因为发射这些石弹的中小型抛石机,在1206年由赵淳率领的襄阳守卫战中,已经被宋军、金军用得烂熟。“襄阳炮”一定是有着前所未见的巨大杀伤力,才导致人降城破。

  2012年秋,笔者曾在东门口原靠近守桥部队营房的棚户区里看到过一枚石弹,形滚圆,色灰白,有一个半篮球大,直径约40厘米,重约150斤。有人曾试图抱一抱,但使出了吃奶的劲,这枚石弹也纹丝不动。想来它该是货真价实的“襄阳炮”石弹。

http://xywb.hj.cn/Read.asp?NewsID=1264212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