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襄阳!你早!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6

管家巷边官署多

$
0
0

□田丰 方莉

  管家巷的居民爱说,管家巷是个被官署围起来的巷子。

  那么管家巷周边到底有哪些官署呢?据乾隆《襄阳府志》记载,主要有分守安襄郧道署、襄阳县旧署、县丞、典史署、襄阳卫署、提督学院行署、襄阳镇左营游击署、襄阳镇右营游击署、守备司及湖北提督署等。

  这些官署中,有些级别相当高。例如湖北提督署的“一把手”,从一品衔,统辖湖北各营绿营兵。相关兵志上也记载:“湖北提督,节制二镇,统辖提标五营,兼辖黄州、汉阳二协,荆州城守等营。”

  五提标营是中营、左营、右营、前营、后营;二协是黄州协、汉阳协;九城守营是蕲州营、荆州城守营、武昌城守营、德安营、兴国营、均光营、襄阳城守营、荆门营、安陆营。这相当于如今一个军区司令部驻地了。

  当然,历史上,襄阳作为军区司令部驻地是很常见的。最早应是汉末刘表将荆州治所移至襄阳,西晋时羊祜、杜预也曾镇守襄阳;南北朝时侨置雍州以襄阳为中心,设宁蛮校尉等;一直到清代,湖北提督署作为区域最高军事机构,仍驻襄阳。

  值得一提的是,光绪年间的湖北提督程文炳,主持修缮了古隆中,如今古隆中的标志——石牌坊就是程文炳所修。

  管家巷内遗留一块残碑,上面写着“湖北提督军门义堂”字样,是提督署驻襄阳的重要物证。提督署的具体位置,如今难以确定,但据光绪《襄阳府志》的绘图显示,应在分守安襄郧道署(今荆州街与新街交会处)以南。

  襄阳县旧署则在小北门大街西。明洪武年间由知县翟居仁建。崇祯十四年毁于战火。清代康熙四十七年由知县程其成补修。清代新修的县署位置与明代变动不大。

  襄阳卫署,明代时建指挥署于铜鞮街,有各司署所署。景泰初,设守备司于卫署前,统饬郧、襄、荆三卫,均、房、竹三所,明末被毁。清朝初,裁改为郧襄守备。守备署是守备司的衙门,就在今天的市人大机关院内。其门前的荆州街一度曾名守备司街,就是因为这个衙门的存在。

  如果用东街、西街、南街、北街把襄阳城划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块,那么以上的官署就在东北块。府署则在西南块今天的襄阳军分区、市委党校一带,并先后建有府书院、襄阳书院等,襄阳书院碑今仍存市委党校院内;西南块红花园一带还分布着贡院、校士馆、乡试用的棚场等科举活动的重要场所。西北块有县学宫,俗称县文庙,今其主体建筑大成殿仍保存完好,在老五中院内。东南块由于明代是襄王府所在地,所以传统上居民稀少,地方机构也并不设立在这里;在城墙下靠近南门处,有文昌祠,所以南门命名为文昌门。

  从以上区块中分布的官方机构可以看出,管家巷所在的东北块官方机构最多,因为有许多的官衙,所以有了没有管姓人家居住的管家巷。这条巷内殷实富有的人家较多,所以它的门楼也与其他街巷有一些区别——上面建有戏台。逢年过节时,富裕人家出资请戏班子在上面唱戏,娱乐附近居民;抗日战争期间,过街楼上进行的则是抗战宣传。

2016年7月26日《襄阳晚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