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名宦若星
《天顺襄阳郡志》记录起始于汉的襄阳名宦众多。襄阳本府有:
汉:(将臣)刘表、关羽;
晋:(文职)羊祜、杜预,(将臣)陶侃、刘弘、山简、甘卓、廖翼、桓冲、桓宣、邓遐、朱序、司马勳;
宋魏:(文职)刘道产、张环、王玄謨、刘粹、李密、裴德、贾思同、贺岳、章惠度、高賔、崔彦穆、褚裕之,(将臣)朱修之、萧思话、张與世、袁顗、宋慤、张弘策、吕僧珍、王茂、张孙俭、崔弘度、王谊、杜整、吐万绪、田式、李迁哲、达奚长孺、周摇、阎宁、王述、孙邵;
唐:(文职)崔湜、韩思復、元结、柳公绰、王起、牛僧孺、李澄、罗珣、李翱、刘蕡、卢均、温庭筠、李皋、裴均、狄兼謨、源洧乾、崔志廉、蒋係、王翊、朱真、于颀、封敖、第五琦、袁滋、竇易直、徐浩、孟简、崔铉、李逊、殷侑、郑明、卢弘宣、卢简辞、高元裕、李景讓、郑肃,(将臣)张公谨、李承、鲁昊、于(?)、裴度、李大亮、徐商、李夷简、李澄、李福、韦伦、王縉、李愬、樊泽、郑奉、郭子仪、赵德、刘玘;
宋:(文职)赵普、耿望、夏竦、鲁鞏、尹洙、朱震守、赵彦逾、赵范,(将臣)赵(?)、张逡、李奕、皇甫斌、吴拱、江海、孟拱绍、岳飞、詹均、王杞、王中守;
元:(文职)张庭瑜、贾真、安乃马及,(将臣)史天泽、刘整、张宏、吕流、柴肃、杨克忠;
明:(文职)李仲训,(将臣)邓愈、陶洪、韦拳、王贵。
各州县有:
襄阳县:(南北朝)刘秀之、沈约、(唐)颜师古、赵矜、(宋)张逸、(元)谷廷珪、(明)俞友仁、袁孟正;
枣阳县:(元)王祺;
宜城县:(元)晏只奇敷武;
南漳县:(南北朝)江革、(元)冯士义;
谷城县:(汉)吴盱、(宋)豐稷、狄栗、(元)杨乘;
光化县:(汉)萧何、邓禹、(宋)欧阳修、宋温和、叶康直、(元)朱泽;
房县:(隋)独孤(?)、竇贤、(唐)郗士美、(宋)辛文悦、陈希亮;
竹山县:(南北朝)陆腾;
均州:(宋)梁翰;
郧县:(元)赤憐真、(明)马伯庸。
这里从以上名宦中仅选数例,看其是如何介绍的:
刘表,字景昇,山阳高平人,鲁共王之后。授荆州刺史,以兵阻不得至镇,乃单骑入宜城。时张虎等据襄阳,表使庞李往辟之,乃降。理兵襄阳,以观时变,爱民养士,从容自保。后疽发背而卒。可谓:单骑招降履荆州,爱民养士荫襄阳。
关羽,字云长,河南解州人也。好读《左氏传》,事先主,授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兵江北,攻曹仁、于禁于樊城,仁、禁皆降,遂威振华夏。可谓:攻樊城仁禁皆降,振华夏云长显威。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博学能文,又善谈论。仕晋为荆州都督诸军事,镇襄阳。绥怀远迩,甚得江汉人心。卒谥曰成,追赠侍中大傅。南州人闻其丧而號慟罢市,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后追封鉅平侯。襄阳百姓为之立碑于岘山之首,岁时享祭。过而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名之曰坠泪碑。可谓:治襄阳深得人心,仰岘山坠泪碑前。本人有步唐高僧怀浚禅诗一首:家在岘山北复北,山中岁岁听碑泪。而今再到碑泪处,碑在旧时泪处泪。
山简,字季伦,河内怀县人,涛之子也。性温雅,能文。事晋,为征南将军,都督荆襄交广四州军事,镇襄阳。每出游多之习氏园池,因名其池曰高阳池。可谓:山简恋园池,从此饮高阳。
朱序,字次伦,义阳人。仕晋,为梁州刺史,镇襄阳。序固守,母韩氏自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筑城为备,贼退,人谓此城为夫人城。序累战破贼,人情劳懈,麾下李百户密与贼通,执序送之。符坚以百户不忠遂杀之,序遁还襄阳。会稽王道子以序胜负相补,不加褒贬。累表解职不许,遂去。卒赠左将军散骑常侍。可谓:韩母筑就夫人城,序儿胜负襄阳怨。
刘道产,参军简之后,仕宋,为雍州刺史兼襄阳太守。善于临职,在雍州郡政绩尤著,蛮夷向化,百姓乐业,由此有襄阳乐,歌自道产始也。卒于官,赠襄阳侯。及丧還诸蛮皆衰绖嚎哭,追送至于沔口。可谓:政绩著百姓开唱襄阳乐,情义重诸蛮衰绖沔口哭。
裴度,字中立,闻喜人。擢进士,相宪穆敬文四宗,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奏罢元和所置临汉监,牧马纳之校人,以善田四百顷還襄人。其操守坚正,善应对,名振四夷,光辅四朝,令德始终。可谓:裴氏一门史有宰相五十九,元和中兴度辅四朝三十年。
岳飞,字鹏举,安阳人。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亦能文,有将才。应募为荆襄招讨使,有大功,寻镇襄阳,措置屯田,以富中原,金人甚惧,威声大振,官至枢密使。秦桧譖死。孝宗即位,追封鄂国武穆王。可谓:初有荆襄招讨使,终封鄂国武穆王。
吕流,字蒙甫,太原人。仕元,为襄阳路总管。处身清洁,刚正公平,为政则敬教,严祀息讼,兴废与夫恤鳏寡、救灾患、理冤滞、立关市、復侵地皆切要利民者故。敭历中外垂三十余年,襄阳人立碑颂德于府门,及官满又立去思碑于岘山,以纪其仰慕。云二碑尚存,但字样剥落,其文不完耳。可谓:吕流在位百姓碑颂德于府门,蒙甫离职黎民碑去思在岘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