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詹瞻
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萧雨林
论道背景:上期《汉江论道》推出的关于《襄阳古城保护与发展策划》的访谈,引起了很多市民朋友的关注和讨论。第一期我们的话题是古城保护与发展的模式选择和总体思路,本期我们将谈谈古城“内容”的策划与表达。嘉宾名片
詹瞻,襄阳人,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作品《浙江省普陀山旅游升级转型规划》《古隆中-襄阳古城-鱼梁洲旅游发展整体规划》《襄阳古城东巷子管家巷规划及建筑设计》《襄阳古城保护与发展策划》
主持人:《汉江论道》,雨林有约。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本期《汉江论道》,再次欢迎我们的嘉宾詹瞻。上周我们的访谈内容是古城保护与发展的模式选择和总体思路,引起了很多市民朋友的关注,也有读者朋友提出了一些疑问。这里要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也想再次说明的是,选择何种模式,走哪条路,是古城保护与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方向性的问题。这期,我们要谈的是古城内容的表达,即如何解决襄阳古城“小而散”、“有说头、没看头”的问题,让古城自己来“说话”。
选择什么文化
主持人:在确定了古城的发展模式之后,我们首先解决的是古城的文化定位,就是选择什么文化元素。我们都知道,襄阳城是有着28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这么长的历史,包含了太多的文化历史内涵,那么在做古城的“内容”的时候,你们团队是怎样甄选的呢?
詹瞻:的确,这个问题是古城文化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基础问题。襄阳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元素众多,应该怎么去选择,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游客想看什么,第二是我们有什么。“襄阳城”这三个字本身就是有分量的。在游客即将到襄阳之前,会有一种心理印象。我们在策划前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其中之一是提到襄阳城你想到什么。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郭靖黄蓉郭襄占绝大多数,郭靖黄蓉虽然是虚拟人物,但他们的活动是围绕着“守襄阳”,这些内容反映的共同的文化信息都是“军事文化”,那么我们需要把这些内容表达清楚,去满足游客的基本期待。“有什么”主要是指我们有什么样的历史文化遗存,也是我们对古城的“基底”分析,把握重要文化元素,“遗位的复位、错位的归位、缺位的补位”,通过项目设计、街道改造、历史文化节点、重要历史遗迹的复原来反映相应的文化,在时间跨度上从三国到明清,在分类上体现了军事文化、武侠文化、名人文化、戏曲文化、诗词文化、市井文化、宗教文化、酒文化等。而纵观我们的古城,城墙和护城河是保留最好的资源,也是国家文保单位,相对而言北边一段是最完整的,有长门、拱宸门、临汉门、夫人城四个重要节点,同时也是最有特色的。临汉江筑城,以天堑为城河全国少有,是易守难攻的重要体现,反映的也是军事文化的信息,那么军事文化,是在这个区域我们要重点去表达的。临江城墙四个重要节点,历史底蕴厚重、江城合一风貌独特。这个区块已有两个广场,有空间,两个已建仿古街(北街和古治街)、一个计划建设的休闲街区,北街连接标志性建筑昭明台,是古城内旅游基础最好的片区。突出打造军事文化,特色鲜明,市场认可度高。因此,我们给古城文化的设计有一个基本的功能分区,就是“北武南文”。北部作为军事体验区,南部作为文化体验区。
主持人:“铁打的襄阳”,主要说的就是古城的军事功能。这一口号流传很广,影响也很大。用这个作为古城旅游的切入口,应该是很合适的。那南部文化体验区呢?
詹瞻:襄阳城南自古为文胜风雅之地,汉仲宣楼、明清两代襄阳府、府学、明襄阳王府均在此地,襄阳南城门也称为“文昌门”。城南依山,自然风景也非常好,东南角有最宽的护城河,自汉唐以来大量文人在此吟咏,也留下了大量的轶事、典故。那么,我们将在这个片区重点反映明文化、名人文化以及相关的其它文化元素。
主持人:我注意到方案中对于古城旅游结构的定位是“一环一轴二区”。二区,应该就是指北部军事体验区和南部文化体验区。那一环一轴呢?
詹瞻:“一环”是指“华夏第一城池”的环城池观光带;“一轴”是指串联古城南北的“城市记忆体验轴”。
主持人:这样就把整个古城片区有机地串连起来了。
怎样“表达”文化
主持人:在交谈中我注意到你经常提到文化的表达。关于襄阳古城文化内涵的挖掘,文史专家们做了非常多的研究,但我们缺少的就是表达。那么在这个策划中,我们准备怎样表达文化呢?
詹瞻:这个问题就是“有说头,没看头”的反映。古城自己不会说话,我们也没有办法在每个角落都设个导游来讲,古城的发展要靠空间、建筑、意象来说话,靠我们赋予空间的内容来说话,这就是古城需求的项目。我们可以通过项目让大家参与体验,通过环境、风貌的设计,来营造出一种古城的氛围和意象,让大家产生一种感受和想象。
主持人:在项目设计上,可以举例说明一下吗?
詹瞻:好的,我们以北部军事体验区为例,我们设计有“城墙博物馆”,以襄阳筑城史、发展史、攻防体系为主要展示内容,表达襄阳城墙的建设历史、方式、材料、相关故事。“‘铁打的襄阳’军事史诗裸眼3D表演”,将以城墙为实景、运用裸眼3D技术,表现襄阳历次重大战争,攻守襄阳的恢弘场面、英雄将相的动人故事,来体现“一座襄阳城,半部中国史”,同时它也是北部夜旅游的重要节点。“中国古代军事博物馆”,是我们争取在襄阳实现第一个“国字牌”的项目,也是襄阳古城军事战略要地的集中表达。我们也期待在这里以一种创新的、不同于普遍的博物馆单纯陈列的形式来解读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内涵。
除了这些突出主题内容的项目之外,我们也非常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的体验。比如“军事文化公园”,我们设计了筑城、守城游戏、阵演游戏,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参与一些场景化的活动,还可以自己造一块城砖带回家,这是最为特别的旅游纪念品。我们也注意到,在网络游戏中有很多游戏是以襄阳为背景,或者与襄阳相关的,那么我们设计了一个集研发、体验、比赛为一体的网络游戏中心,举办全国性的网游比赛,游客也可以在这里体验参与,吸引80年以后的新兴群体,也以一个新的途径实现对襄阳文化的挖掘与传播。
主持人:听起来非常有意思,同时也非常丰富。所谓“兵家必争之地”为什么争,怎么争,在争夺的过程中与襄阳城相关的有怎样的英雄、故事,襄阳城在各种历史节点上扮演了什么角色,这些都是应该表达的内涵。
詹瞻:是的,以“国保”襄阳城墙为载体的筑城与城防文化是襄阳古城的特色。区别于西安、北京等古都,平遥、丽江等古城,同时这种军事文化的体现也是我们在全国众多军事重镇中应该去占据的地位。
主持人:文化的表达,还可以在古城现有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细节来体现。
詹瞻:是的,我们还在一些相应的地点设立“城市记忆节点”。第一种是将现有相关文物复位,如现存于米公祠的昭明台石碑、现存于王府的西汉古井等。第二种是将无法复原的建筑、发生过历史事件、典故的地点结合城市小品,打造“记忆节点”,比如康泽就擒处、刘表墓、城隍庙、将军庙、吕祖阁、闻喜亭等。第三种是结合古树名木、老房子,通过景观打造,来突出古城的意象。
打造“活态”古城
主持人:那么,以上我们提到的项目是散落的,还是聚集在一起的呢?
詹瞻:古城内的景点本身存在着“小而散”的问题,我们设计的这种项目也起到一种“聚核”作用,并且通过针对性的游线将他们串联在一起。比如,我们通过北街、古治街、东管巷子等街巷,将重要节点的项目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功能组合完善的游线,这种游线有效地集中了大部分的游客,也加强了项目之间的联系度;而项目对旅游者的吸引带动这些街区的活跃度,街区的业态同时也服务于游客体验襄阳特色饮食、购物的需要和市民平时的休闲需求。其他有连接功能的街巷,也赋予一定旅游功能,比如特色小吃、文化创意小店、街头艺术、时尚业态等等。
主持人:但是注入文化创意小店、街头艺术、时尚业态,会不会与古城的风貌不协调?
詹瞻:我们在打造这类时尚业态的街区时,会注重减少机械痕迹、去现代都市化,保护历史真迹、运用手工化、老材料,整体突出自然环境与古城池的交融,强化古城传统气质的体现。这种方式也运用于环城池的风貌改造中,在控制建筑高度的基础上加强“协调”。同时对古城内一些肌理符合古城的尺度,风貌有时代特征的建国后的老街巷和老房子,我们建议也进行改造,注入新的业态,使他们成为“活态”古城的一部分。其实,古城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成为一种诉说,这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传承。
主持人:确实,要打造一个“活态”的古城,必须注入新的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让古城自己“造血”。
詹瞻:是的。在功能上,我们将文化创意提到和品质生活、休闲旅游同样的高度。襄阳有丰厚的文创土壤,各级非遗有70项之多,也是“中国书法名城”,将来在整体环境提升之后将邀请全国以及本地的优秀艺术家、手工艺人、设计师、书法家、收藏家、摄影家等开创工作室和私人博物馆,吸引和培育各种“创客”,并且发展网络、影视、传媒等行业。因此,我们对古城的总体定位是:活历史、强旅游、促文创、美生活。
结束语:好的,感谢詹瞻的分享。古城不会说话,怎么来替她说话,我相信浙江大学的团队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是非常慎重的。而这也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庞大的课题,这里我们只能撷取其中的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同时这也是一个基于现状的前期启动性策划。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许多工作的整体研究,具体的方案要在古城各项规划确定之后公布给大家。再次感谢读者朋友对这个话题的关注。
文字整理:朱孔舒 栏目题字:杨豪良 摄影支持:周汉 场地支持:南湖华祥苑
http://xfrb.hj.cn/Read.asp?NewsID=11500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