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城市记忆延续襄水文脉
9月30日,襄水历史文化宣传座谈会在襄阳日报社召开。襄阳文史专家、襄水岸线修复生态提升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方负责人、我市主流媒体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如何深入挖掘襄水文化底蕴、延续襄水历史文脉、合力做好襄水文化宣传大文章进行了交流探讨。各位文史专家围绕进一步挖掘襄水历史文化、优化沿途文化景观的规划建设、延伸襄水岸线修复生态提升工程的积极影响、将文化融入自然生态景观、重现襄水古水道记忆等提出建议。...
View Article唐宋诗中看襄阳(三)
世标 “我这个游子在三秋之际回来了,登上高大的襄阳城,四面眺望,气象万千。南面的岘山,连绵起伏;北面的汉水,波平岸阔,水天一色,如同接上了天上的银河。远处的冠盖里,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繁华,见不到达官贵人的车辆往来;章华台却还是旧时毁于战乱后的萧条模样,看不见细腰女子的轻歌曼舞。习家池的风景奇异,却没了往日的清幽,游人们归途上扬起了满目的尘埃。”...
View Article光风亭宴饮诗之谜
严爱华 开栏语:襄阳因襄水而得名,襄水是襄阳的母亲河。今年,市委市政府将襄水生态修复提升为重点工程,举全市之力谋划推进。为了挖掘传承襄水历史文化,延续襄水历史文脉,本报将陆续刊登与襄水有关的系列文章,为建设美丽襄阳贡献文化力量。 1...
View Article唐宋诗中看襄阳(七):白居易在襄阳
世标 “秀气结成象, 孟氏之文章” 白居易心中的孟浩然 白居易与襄阳的渊源颇深,对襄阳的感情也颇深。他第一次来襄阳,是在他的父亲白季庚任襄州别驾的那一年,他当时才20岁。在襄阳住了三年之后,他父亲死于襄州别驾任上,暂时葬在襄阳东津的南原,17年后白居易把父亲迁葬回老家渭南的下邽县。在襄阳之时,他仰慕孟浩然的大名,专门写诗怀念孟浩然。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View Article唐宋诗中看襄阳(六):留醉与襄阳
世标 留醉襄阳,是王维云卷云舒的诗中画卷 一千二百八十年前,秋高气爽的一天,晴空万里,有“诗佛”之称的唐代大诗人王维来到襄阳,登上古老的城楼,远眺汉江,感慨万千,诗兴大发,说道:襄阳这个地方,有大好的风光,我不但要来此游览一趟,还要和那个自称“高阳酒徒”的山简大将军,在习家池痛饮一番,喝一个不醉不归。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View Article唐宋诗中看襄阳(八):王安石赞襄阳
世标 1 王安石生前被封为荆国公,因此人们尊称其为王荆公。他不但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 他的文章强调“经世致用”,结构严谨,说理透彻,语言精炼,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他的诗含蓄深沉,以“丰神远韵”的风格自成一家;他的词开豪放词之先河。...
View Article[转载]城市文脉的守望者
原文地址:城市文脉的守望者作者: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城市文脉的守望者 ——读《拾穗三集》有感 陈文华 近日,由国内知名文化遗产保护组织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完成的《拾穗三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著是拾穗者团队继《拾穗集》《拾穗二集》之后的第三部文集。...
View Article郧阳府城文字砖
邢方贵(郧阳区一中) 明成化十二年(1476),为安置全国流民而始设的郧阳府,当时由中央政府拨款,委派专职官员督建,由官、民、军队合力建造了设六门的郧阳府城(后嘉靖年增设小东门,共七门)。抚台治所及府、县、镇衙门官邸、军营、学校、粮库等也同步兴建与扩建。从此郧县城华丽转身,由一个小县城一跃而为汉水上游重镇,成为控扼汉水中上游地域最繁华的水陆大商阜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