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襄阳!你早!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6

《天顺襄阳郡志》杂记(四)

$
0
0

裴宁(襄阳市前地方志办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主任)



七、岁贡年赋取襄民

    襄阳本府每年的贡赋税收,即反应襄阳民众的负担水平,也可以了解济民抚灾等能力。《天顺襄阳郡志》记载的情况,可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

    当时,本府的岁贡如下:活鹿九只、活獐八只、活野鸡七十七只、飞禽一百八十只、活山鸡一十五只、活雁七只,白硝熟软皮并带毛硝熟皮三千零五十七张,翎毛一十七万一千六百根。

    本府的田赋,前代无考,洪武二十四年,田地八千八百三顷四亩八厘三毫,夏税二万四千九百四十九石七合三抄七撮三圭,秋粮五万二千五百一十七石五斗七升三合五勺四抄,桑丝三百七十八斤一两四钱六分。永乐十年,田地七千五百七十顷三十三亩二分七厘九毫,夏税二万四千九百六十石一合二勺四抄六撮,秋粮五万三千八百一十六石六升,桑丝四百二十斤一十一两七钱五分折造绢三百三十二丈五尺九寸二分六厘。

    本府商税等项,洪武二十四年课钞六万五千九百四贯二百一十六文,永乐十年课钞一十万二千七百三十贯九百四十六文。

    该志同样记录了府辖州县以上各项的具体数目。

    从洪武二十四年到永乐十年,襄阳府户口、耕地呈减少趋势,但税负却有所增加,人均负担也随之提高。仅就秋粮为例,洪武二十四年本府所征户均负担3.30石、人均负担0.61石,永乐十年本府所征户均负担4.12石、人均负担0.73石。

    田赋分为夏秋季两项,夏征有预收的性质,以保证朝廷在秋收之前有一定的进项和供给。

    桑丝(或折绢)以实物形式征缴;商税得用现钞,同时也证明了当时在襄阳府还存在用钞纳税的情况。

    朝廷贡物所列禽兽等,属襄阳当地特产、稀罕之物,也反映出上层社会生活的需求和奢侈状况。说到襄阳土产,该志对各地均有记载,单飞禽走兽项选取几县如下:

    襄阳县:飞禽有鳩、鹊、百舌、野鸡、鹌鹑、鸲鹆、鹧鸪、鹰、鸦、雁、老鹳、野鸭、鸳鸯,走兽有獐、鹿、兔、狐狸、獭、獾。

    枣阳县:飞禽无记载,走兽有獐、鹿、兔、狐狸、獭、獾。

    宜城县:飞禽有鳩、鹊、百舌、野鸡、鹌鹑、鸲鹆、鹧鸪、鹰、鸦、老鹳、雁、野鸭、鹭鸶,走兽有獐、鹿、兔、狐狸、獾。

    南漳县:飞禽有白鹇、野鸡、画眉、竹鸡、山鸡、鹰、鸦、老鹳、鹧鸪,走兽有獐、麂、鹿、兔、山牛、野猪、熊、豹、豺。

    谷城县:飞禽有白鹇、野鸡、画眉、竹鸡、山鸡、鹰、鸦、老鹳、鹧鸪,走兽有獐、鹿、兔、狐狸、獭、獾。

    光化县:飞禽有白鹇、野鸡、画眉、竹鸡、山鸡、鹰、鸦、老鹳、鹧鸪,走兽有獐、鹿、麂、兔、山牛、野猪、熊、虎、豹、豺。

         

    八、儒学与科举                

    (一)府县皆设儒学。据《天顺襄阳郡志》记载,襄阳府以及所属十一州县均设有官办学校,亦称儒学。儒学修建规范,功能配套完善,规模适应,为培养人才的神圣之地。

    襄阳府儒学。在郡城之东南。元代兵燹,唯大成殿存,明洪武初年(请注意,这是明开国)知府张善、教授王子善重建。前庙后学。大成殿三间两厦,东西廡各九间,戟门三间,灵星门三道。泮池捲洞桥三座,在灵星门内。神厨、库房各三间,宰牲房一间连神厨在大成殿东,仍旧。明伦堂三间,东西耳房各一间,东西四斋曰思诚日新、曰时习止善,每斋各三间,岁久渗漏、楹栋腐朽。景泰七年,知府元亮鼎新重建,会饌堂三间在明伦堂东,仁字厫三间在饌堂东北,仍旧。射圃一所,在学前东南。学门三间,在大成殿西向。梓潼庙在东廡后,南向。号房二所,一所在泮池东,一所在西廡后。井二眼,一在神厨前,一在西廡后号房前。

    襄阳县儒学。在郡城内鼓楼北大街之西。前代兴废无考,洪武五年知县翟居仁、教谕黄子纯建立。前庙后学。大成殿一间两厦,东西廡各七间,戟门三间,灵星门三道,明伦堂三间,东西斋各三间东曰存诚、西曰养性,会饌堂三间在明伦堂东,年深栋宇俱朽。天顺四年,知县李人仪视殿廡门因旧基重建,饰以丹碧;明伦堂两斋广其旧址,购巨材重建,规制高爽,藻绘壮丽;会饌堂迁于明伦堂西,南向,亦广旧规,旧覆以竹篾,今更以陶瓦;新其号房二十间,在会饌堂后。学门一座,在灵星门西,南向。文昌祠在学门内。仓在大成殿西,射圃一所在学之西。

    枣阳县儒学。在县治南。元泰定元年,县尹郑思易创建。殿堂、廊廡、庖厨、庠舍俱完,现存碑记,元代兵焚。明洪武五年,知县吴子俊、教諭周梦昌重建。前庙后学。大成殿一间两厦,东西廡各三间,戟门三间,灵星门三道,神厨宰牲库房各三间,明伦堂三间,东西斋各三间东曰时习、西曰日新,会饌堂三间,仓一所,射圃一所在学东。

    宜城县儒学。在县治东南。洪武五年兴建,知县王观、训导陈X遵奉修。前庙后学。大成殿三间,东西两廡各三间,灵星门三道,宰牲房一所,神厨三间,库房一所,明伦堂三间,东西二斋各三间东曰时习西曰日新,射圃一所在县东。

    南漳县儒学。在县治东。创于有宋,毀于绍兴之兵,元至正辛巳县尹刘礼修复。元代兵焚,洪武五年县丞王礼、训导李文昌重修。大成殿一间两厦,东西廡各三间,戟门三间,灵星门三道,神厨、宰牲、库房各三间在灵星门内,明伦堂三间,东西二斋各三间东曰进德西曰复礼,会饌堂三间在东斋后,仓一所在东廡后,射圃一所在明伦堂后。

    谷城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宋欧阳修《学记》云“谷城令狄君栗为其邑,未逾时修文宣王庙,易于县,左为学舍于其旁。”后因兵燹。至元乙丑,主簿于谅仍旧址修葺。至正壬午,县尹丹徒单邴重修。自此,皆仍其旧。大成殿三间,戟门三间,灵星门三道,神厨、宰牲、库房各三间,明伦堂三间,东西斋各三间东曰务本、西曰德会,饌堂三间,仓一所,射圃一所在在学西。

    光化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前代旧有基址,久远毀废。至元癸酉,郭万户建平屋三间为殿,寻復倾圯。元统二年,县尹朱泽重修。元代兵焚。洪武五年,知县陈聪、训导马铎因旧址修复。前庙后学。大成殿三间,东西廡各三间,戟门三间,灵星门三道,神厨、宰牲、库房各三间,明伦堂三间,东西斋各三间东曰进德、西曰修业,会饌堂三间,仓一所,射圃一所在学前之南。

    除了官学,《天顺襄阳郡志》记载书院五处,其中襄阳县一处、枣阳县和南漳县各二处: 隆中书院,在(襄阳)县西二十里,诸葛孔明曾寓居于此,其地山水环秀,后人因其故宅立庙祀之,元至正间改庙为书院;唐昌馆,在(枣阳)县北,唐韩昌黎有题咏;夕阳馆,在(枣阳)县东,唐孟浩然有题咏;御书閤,在(南漳)县学内,故老相传国家颁降书籍皆架于此;至善馆,在(南漳)县北二十里,旧名梅米馆。

    (二)科举选授人才。《天顺襄阳郡志》记有明朝(本志成书止)本府科举至仕之人 33名:

    李文郁,襄阳县人,由洪武甲子科举人累官至户部侍郎;

    萧瑛,襄阳县人,由洪武甲子科举人任兵科给事中;

    任亨泰,襄阳县人,由洪武甲子科举人登戊辰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詹事府詹事,累官至礼部尚书请给诰命;

    刘真,均州人,登乙丑进士,授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丞;

    谭信,襄阳县人,由洪武丁卯科举人初授湖州府德清县学教谕升晋府长史;

    王敬,襄阳县人,洪武丁卯科举人,初授教谕升教授再升沈府长史;

    李智,光化县人,由洪武丁卯科举人初授教谕,升四川蓬州学正;

    高志德,襄阳县人,由洪武丁卯科举人初授教谕,升南阳府内乡县主簿;

    萧显忠,襄阳县人,由洪武丙子科举人初授南阳府唐县训导,调山西辽州和顺县训导;

    赵绅,襄阳县人,由洪武丙子科举人初授陕西庆阳府合水县学教谕,调江西上饶县学教谕;

    王吉,襄阳县人,由洪武丙子科举人授翰林院孔目;

    刘拯,襄阳县人,由洪武丙子科举人授四川重庆府铜梁县主簿;

    梅素,襄阳县人,由永乐癸未科举人授金吾前卫经历,升兵马指挥;

    宋信,襄阳县人,由永乐癸未科举人授广西南宁府横州知州;

    任显宗,襄阳县人,由永乐癸未科举人授吏部稽勳司主事(任亨泰男);

    方禧,谷城县人,由永乐辛卯科举人授江西赣州府瑞金县知县;

    丁良,襄阳县人,由永乐辛卯科举人授山东衮州府鱼台县训导;

    齐隆,襄阳县人,由永乐辛卯科举人授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知县;

    杨铭,襄阳县人,登永乐乙未科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升直隶太平府知府;

    任(厉),谷城县人,由永乐甲午科举人初授四川大宁县训导,调南阳府内乡县训导,复调叙州府筠连县训导;

    刘仪,襄阳县人,登永乐戊戌科进士,初授户部主事,调四川重庆府通判,有政迹请给勑命;

    陈温,襄阳县人,由永乐丁酉科举人任安陆州判官;

    张泰,襄阳县人,由永乐癸卯科举人初任山西隰州同知,升江西吉安府通判佐郡,有声九年,请给勑命;

    李谅,襄阳县人,由永乐庚子科举人任高邮州训导;

    龚安,谷城县人,由永乐癸卯科举人任四川雅州训导;

    郑达,襄阳卫军生,由宣德乙卯科举人任苏州府昆山县知县,善政著闻,请给勑命;

    莫暹,襄阳卫军生,由正统甲子科举人任嘉兴府推官;

    王瑶,襄阳县人,登天顺丁丑科进士,任户部主事;

    任春,襄阳县人,由景泰庚午科举人(任显宗男);

    任惟友,谷城县人,由景泰癸酉科举人;

    艾福,襄阳县护卫军生,登天顺庚辰科进士;

    王纶,襄阳县人,登天顺庚辰科进士;

    徐淮,襄阳卫军生,由景泰丙子科举人。(此君为《天顺襄阳郡志》编纂者)

    另记本府岁贡监生79人。

 

    除本府外,还记有各州县科举岁贡人员大批。由此见得在不足百年之间,我襄阳已是人才辈出、浩浩瀚瀚、作为四方,其中不失有国家栋梁之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6

Trending Articles